仝小林——大黄黄连泻心汤

时间:2022-08-30 18:21:41编辑:大国中医网浏览:234 收到的花:68送花

大黄黄连泻心汤,仝小林教授妙用之处解析

348f90d5a9145c01817145b57de5422.jpg

大黄黄连泻心汤为《伤寒杂病论》中治疗热痞证的处方,仝小林教授临床善用此方治疗代谢综合征、糖尿病及消化系统的其他病证,临床以症-证-病结合辨治理论为指导,经方新用,现举验案2则,并详细分析,以举一反三,阐述仝小林教授临床运用经方的辨治策略。

代谢综合征

患者,男,42岁。初诊,2002年因“易疲倦,乏力”入院查诊为“2型糖尿病”,曾服“二甲双胍”。刻下症:口干口渴,饮水多,尿量多,纳食多,全身乏力,右肩右上肢麻木。易饥心慌。眠安。大便正常,每日2~3次,夜尿1~2次。173cm/100kg,血压(BP):145/105mmHg(1mmHg≈0.133kPa,下同)。舌质暗红,苔薄黄,脉沉小滑略数。既往高血脂7年余,重度脂肪肝7年余,高血压7年余。查: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:8.4%,甘油三酯(TG):2.49mmol/L。现服用文迪雅4mg,每日1次;拜阿司匹林100mg,每日1次。

西医诊断:肥胖症,高血压病,高脂血症,2型糖尿病,脂肪肝。中医诊断:膏浊病,胃肠实热证。

处方:酒制大黄(单包)15g,黄连30g,化橘红30g,决明子30g,山楂30g,红曲9g,藏红花(分冲)2g,三七15g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后以此方为基础方每日调服整服用。

复诊,口干口渴减轻,纳食减少,体质量97kg,HbA1c:7.4%,TG:1.9mmol/L。BP:140/90mmHg。

按:患者以“血糖升高(HbA1c:8.4%)”为主诉就诊,伴随有口干口渴、纳食增多等胃肠实热证的表现。患者平素饮食多肥美,“肥者令人内热,甘者令人中满,故其气上逆,转为消渴”。长期过食肥甘和少动,生膏生脂,引发肥胖;肥胖生中满,中满生内热,脾失健运,导致枢机不利、大气不转,进而化热、化湿、化痰、化浊。肝胆火盛则发眩晕;胃肠热盛则生消渴;浊入血脉则血脂异常;膏聚脏腑则生脂肪肝等。患者胃肠实热,予大黄黄连泻心汤清胃降浊。洒制大黄15g单包,根据因人施量原则,患者大便次数多于3次或者水样便时,则自行减酒制大黄量。加化橘红燥湿,利气,消痰,决明子清热润肠通便、消膏减肥;山楂、红曲消浊调脂;藏红花、三七活血通脉,消癥积而治疗重度脂肪肝;藏红花能活血、主心气忧郁,又治惊悸”。藏红花具有疏经活络、通经化瘀、散瘀开结之功;三七活血化瘀定痛,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。全方针对土壅之胃肠实热证,以清胃降浊为基本治法,兼顾消膏转浊、清热通腑,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基本方,以降糖为首要目的,兼顾降脂、减肥、护肝。

肠易激综合征

患者,女,73岁。初诊,1999年因“腹胀、腹痛伴大便干结”入院检查,诊断为“肠易激综合征”。刻下症:腹胀、腹部疼痛、有硬块,饮食后肠痉挛,腹部可见肠型,大便干结、自服导泻药。纳差、不能进食,眠差、不服安定则不能入睡。双眼视物不清、干涩,下午加重,听力减退,口腔溃疡反复发作,口干欲饮,消瘦。舌红、苔少,脉细弦数偏涩。检查:食道黏膜未见异常;胃张力低、排空慢、3度胃下垂;十二指肠未见异常;小肠黏膜粗大不整、充盈尚可、未见扩张、狭窄。西医诊断:肠易激综合征、胃下垂。

中医诊断:便秘,脾虚胃热证。处方:酒制大黄6g,黄连15g,黑白牵牛子各9g,桃仁9g,黄芪30g,枳实15g,炒白术30g,槟榔片15g,生姜5片,大枣10枚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复诊,服上方34剂,服药期间停服通便药,大便尚可,仍腹胀、饭后加重,眠差,停中药后大便2~3d一行。脉细弦数。仝小林教授谓患者湿热已除,脾虚为主,当温阳旺脾。处方:黄芪45g,川桂枝15g,白芍45g,炙甘草15g,枳实15g,炒白术30g,槟榔片15g,酒制大黄6g,黑白牵牛子各9g,生姜5片,大枣10枚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患者以上方为基础方,继续服用2个月,腹胀腹痛逐渐消失,大便干结缓解;后改服水丸3个月以善后,排便规律,无腹胀腹痛。

按:患者以“腹胀、腹痛、便秘”为主诉,治疗当以排便为主要目标,然排便之法诸多,有虚实之异,患者年事已高、大便秘结日久,脾气虚为主要证候,但治疗若单从益气健脾着手,当力缓而效差;又六腑以通为顺,胃气当降,脾气当升,大肠之变化以传导为用,故健脾的同时当兼顾胃肠的通降职能。又患者口干、眼干、舌苔少,为阴分不足之征,盖伤阴之由,常年大便内积,糟粕积久成热,灼紧伤液,故釜底抽薪以存留阴液,益气健脾以升降气机。纳差、眠差、口腔溃疡多发,为胃火内扰所致,胃气不降,收纳无能则纳差;胃不和则卧不安,内火扰魂则眠差;糟粕久积胃肠,在上则表现为口腔溃疡。

患者诊断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、胃下垂,又患者常年纳差消瘦,针对疾病,患者当以升举肠胃、恢复肠道蠕动和排便为治疗目的,而升举肠胃以健脾益气为主,而排便以通腑下气为治则,两者存在治疗上的矛盾,如何处理此矛盾是关键,患者曾长期服用大量益气健脾之参苓白术散、补中益气汤等,或长期服用导泻药物,但没有把两者有机的配合起来,更没有把两者的先后顺序及在处方中所占的比例拿捏好,总是会顾此失彼。考虑患者便秘的特点,在补益的同时,当不忘通腑,通腑药物的运用当由多至少,由重至轻,由繁至简。治疗的重心起初当以通腑为主,逐渐转变为以健脾益气为主,但通腑始终是要用的,只是多少而已,视患者既往处方,多虑其胃下垂、消瘦、年老而恐通腑伤正。

二诊患者腹胀减轻,大便好转,糟粕已减,故治疗转为治本,以黄芪建中汤健运中焦为主,且加大黄芪用量,合炙甘草、白术健脾益气,用桂枝以鼓舞阳气,桂枝、白芍以养营卫。仍用酒制大黄、黑白牵牛子以活血通腑,保存肠道通畅以养腑,又活血增强肠道血运而厚肠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