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声旗——点穴开窍通脉配合手法正骨”治疗急慢性损伤

时间:2022-07-05 21:58:11编辑:大国中医网浏览:129 收到的花:27送花


“点穴开窍通脉配合手法正骨”治疗急慢性损伤

程声旗武汉市程声旗中医骨伤科

 

程氏正骨术200多年的历史,在200多年的练功习武时受骨折损伤之痛,积累了许多正骨治伤经验。结合我国中医中药治疗损伤,点穴开窍通脉“医武圆融”。

中医治疗损伤历史悠久,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。中华民族的祖先远在5000年前就懂得用砭石切割外伤感染疾患,用植物,矿物,药物包扎外治创伤,后发展并主张对创伤骨科进行内外用药,包扎固定治疗。公元前8世纪《吕氏春秋》关于“形不动则精不流”的论述,说明了功能锻炼对通脉活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;《内经》论述了全身主要的骨骼和关节,初步奠定了骨伤学的基础,提出了“肾主骨”及气血与骨的密切关系;唐代太医署内设按摩推拿科,通过按摩舒筋开窍,治疗骨折损伤,着重强调正确复位治疗骨折的重要性;孙思邈还总结了补骨髓、长肌肉、坚筋骨的药物,为骨伤奠定了内服药物治疗骨折的基础。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蔺道人认为损伤的修复首先依赖气血的生长,提出:“凡骨折,皆用热药,以生血气,”他治疗骨折首先要整复,还总结了手摸心会,拔伸牵引,端挤提按和按摩等复位法,在治疗各种骨折和损伤方面,蔺道人很重视药物的应用,不仅创制有活血化瘀,舒筋活络功效的药物外用药方,还根据骨折损伤的轻重,不同的病程、症候、体质辩证地应用攻下逐淤,活血化瘀,补气补血和调补肝、脾、肾的方药,奠定了辨证论治骨折损伤的理、法、方、药基础。蔺道人的骨伤疗法,反映了他的整体观念,动静结合以及辩证论治的治疗思想。《医宗金鉴》强调手法整复之前要熟识人体骨骼结构,诊断明确,整复时手法要轻、巧、稳、准,反对暴力复位,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,使中医这门中华民族科学遗产得到了继承和发展,全国各地的著名中医正骨医师的经验,得到总结,传承和发展。

程氏正骨术的先辈认为在治疗骨伤方面是离不开经络、穴位、针灸学的这门学科。战国秦汉时期《内经》,《难经》,《神农本草经》等古医籍为筋伤诊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。《内经》中除有“筋”的概念外,还有“筋膜”“经筋”“宗筋”等名称,并提出了“宗筋主朿骨而利关节也。”(《素问·痿论篇》)说明了人体的筋附着于骨上,其主要功能是连接关节,络缀形体,主司关节运动等;因此,凡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丧失的病变,都可责之于筋,“病在筋,筋挛节痛,不可以行,名曰筋痹。”(《素问·长刺节论篇》)“经筋之病,寒则反折筋急,热则筋驰纵不收,阴痿不用。”(《灵枢·经筋》)《内经》对“筋”的论述内容很丰富,后来中国历代医家对于“筋”的生理,病理的论述都是在《内经》的基础上加以阐发的。《内经》《难经》等书籍对筋伤诊治学更为重要的阐述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,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,相互为用的;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。这种以五脏为中心,通过经络系统,把六腑、五体、五官、九窍、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整体,并通过精、气、血、津液来完成机体功能运动的认识,不仅一直指导着筋伤诊治学的临床实践,而且奠定了筋伤诊治学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。汉代华佗创编了“五禽之戏”,以“引挽腰体,动诸关节”达到“谷气得消,血脉流通,病不得坐。”因此,部分筋伤疾患亦可在“血脉流通”中得到防治,唐代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》,不仅记载了筋伤的内外用药,还记载了“老子按摩法”,“天竺国按摩法”,归纳了擦、捻、抱、推、振、打、顿,捺等治疗筋伤的手法。唐代蔺道人著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骨伤科专著,该书强调的动静结合,筋骨并重,内外兼治和医患合作的治疗思想,逐渐成为筋伤治疗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。清代吴谦等编著了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系统地总结了历代骨伤科经验,对筋伤的诊断和手法治疗有了明确的记载,该书把正骨手法归纳为摸、接、端、提、推、拿、按、摩八法,其中的“摸”法主要用于筋伤疾病的诊断,“推、拿、按、摩”等手法则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筋伤疾病。

在临床治疗筋骨关节损伤中程氏正骨术通过近十代人的探索、总结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在治疗损伤方面利用针灸,手指点穴按摩开窍通脉,结合手法正骨,使错位的骨折复正,脱臼的关节复位恢复正常,如肩关节脱臼,在施术前通过远近取穴,远端合谷、三间、曲池,近端臂臑、天宗、手指点穴开窍镇静止痛,以消除精神紧张,使肩部肌筋放松,以施手法复位,如:用拔伸足蹬法;其操作是,患者仰卧于床上,医者站于患侧,两手握住患肢腕部,并用近于患者一足蹬于腋窝内,即右侧脱位,术者用右足,左侧用左足,在肩外旋,外展位置沿患肢纵轴方向用力缓缓拔伸牵引,同时徐徐将患肢内收,内旋利用足跟为支点的杠杆作用,将肱骨头挤入关节盂内,当有入臼声响,复位即告成功。在足蹬时,不可使用暴力,以免引起腋窝血管神经损伤,还可以用椅背整复法,拔伸托入法,牵引回旋法等。复位后再在关节周围施拔筋、弹筋、揉、按等理筋手法(手法适宜,不能暴力)完成后合并针刺以活血化瘀,消肿止痛,舒筋通络;术后固定,绷带颈腕关节吊带悬挂胸前,10~15天后进行行序渐进功能锻炼,促进关节功能恢复。

骨折治疗方面如:在骨折治疗初期手法复位,针刺活血化瘀,消肿止痛疗效明显,恢复期手法点穴按摩配合针灸,能达到通经活血,舒筋活络,如外踝骨折,在初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5~7天复查1次,关节周围穴位针刺,施辩证论治内服外敷活血化瘀,消肿止痛,接骨舒筋,6~9个星期后关节周围穴位针灸,配合手法点穴按摩,开窍通脉,提高了治疗效果,缩短了疗程。

开窍通脉法治疗颈椎病。手指点穴按摩,针灸用于颈椎的治疗,第一步术者在患者的颈部用两手拇指在双侧玉枕、完骨、风池、天柱、大杼、风门、肺俞、膏盲、肩井、天宗,颈、上胸部夹脊穴,曲池、手三里、外关、落枕、合谷以及阿是穴,点穴按摩(以有麻串酸胀感为宜);针刺双侧、风池、天柱、大杼、风门、肩井、天宗、落枕等穴,配合拔伸提旋复位手法,把颈椎牵开,边牵引边使头颈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(手法要稳,用力要巧,必须在患者颈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操作,不要强求完成此法)。此手法可纠正骨和关节的移位和微小错位,恢复颈椎管内外的力学平稳,解除其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的压迫或刺激;通过在枕、颈、项、肩部揉捏,手指点穴按摩,针灸能开窍通脉,再施以理筋手法,消除颈部肌肉静性痉挛,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达到活血止痛,疗效显著。再配合正确的姿势和功能锻炼,能够促进颈椎病的康复。

在治疗腰椎疾病中运用开窍通脉配合手法疗效满意,在临床治疗中用手指点穴通脉开窍,嘱患者俯卧床上,在腰上下选择适当的穴位,如腰部华佗夹脊穴,足太阳膀胱经穴和阿是穴,手指点穴按摩后使患者腰部肌肉放松,此时嘱患者侧卧位,患侧在上,髋膝关节屈曲,健侧髋膝关节伸直医者立于背侧,一手推臀,一手扳肩,两手相对用力,使上身旋后,骨盆旋前,令患者腰部放松,活动至最大范围时,用力作一下稳定的推扳动作;此时往往能听到清脆的弹响声,这是手法成败的关键,顿时觉疼痛减轻,此斜扳手法在腰部可产生扭转力,借此可裂开关节突关节,使嵌顿的滑膜得以解脱;还有背法、牵抖法等。手法施完后配合针刺腰部夹脊穴足膀胱经穴,环跳、承扶、委中、足三里、承山、昆仑等穴以开窍通经活络,再用手法揉捏,推拿按摩理筋以达到舒筋活血,消肿止痛的目的,适当功能锻炼促使腰部的功能恢复。

运用分析:人在生活和工作中,当肢体、关节等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时,骨和关节受到损伤。如骨折,关节脱位,关节周围的韧带,肌腱由于过度牵拉而导致损伤,出现渗出血肿和水肿导致肿胀疼痛,功能障碍,活动受限,而要早期得到系统规范的治疗,不然容易遗留韧带松弛,关节不稳,反复慢性肿胀疼痛,甚至关节紊乱等。《灵枢》云:“骨为干……筋为刚”;《杂病源流犀烛》云:“筋也者,所以束节络骨……利全体之运动者也”;可见,筋有约束骨骼活动关节的作用,骨折、关节脱位,多因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,跌打损伤,血溢脉外,阻滞气机,不通则痛。骨伤的治疗离不开手法,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指出“是手弦者,诚正骨之首务哉。”将手法放在骨伤治疗的首位,可见古代医家对手法的施用是十分重视的。在筋伤病方面《难经·十四难》云:“四损损于筋,筋缓不能自收持。”因此,关节伤筋可见局部肿胀疼痛,可伴瘀斑,压痛,活动受限,治疗以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为主。程氏正骨术运用点穴开窍手法正骨,先用手指点穴开窍镇静止痛以消除精神紧张,使局部肌筋放松再施以手法复位,外固定,5~7天后复查,配合针灸,拔罐减轻内压,缓解症状,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;在骨折,关节脱位恢复期,手指点穴按摩,针灸拔罐,松解粘连挛缩,疏通经络,调和气血,达到舒筋活络,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。

在治疗急慢性损伤疾病如颈、腰疼痛,程氏正骨术运用中医针灸点穴开窍通脉配合手法,正脊先用手指在脊柱两侧夹脊穴点穴按摩,配合针灸,选配合适的穴位,疏通经脉,调和气血开窍通脉,调节脊柱的平衡,再施以手法正脊,使“筋柔骨正”,达到满意的疗效。颈、腰疼痛不外乎急慢性损伤,急性损伤多因外力的作用导致的。慢性损伤包括劳损和退行性颈,腰关节痛,这些疾病多因风、寒、湿、痰、瘀等为阻塞经脉不通而致痛,气血运行不畅,则气滞血瘀;针灸治疗,重在取穴,治神,得气以及行针的手法。治神“用针之要,毋忘其神”,“凡刺之真,必先治神”,“针以治神为首务”均指出治神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性,在进行针灸前后,需要向患者宣教,并安抚其情绪,缓解其紧张等负面情绪,使其配合医者完成治疗,同时需要医者意守神气,专心一志,此可意到气到针到病除。得气:古籍皆有云“用针之类,在于调气”、“刺之要,气至而有效”可见得气及镇痛的关键。除了辨证论治和配穴外,“得气”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针刺的疗效,尤其是对于颈、腰的痛症,需得气后才可达到开窍通脉镇痛的目的,这说明“医身心道术”并重实现圆融。

程氏正骨术在治疗损伤中特别注重点穴开窍手法的练习,做到手摸心会,在骨折和关节脱位整复的过程中力求稳、准、轻、快。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避免伤上加伤,对位对线后固定一定要稳妥,再配合药物治疗。注意患肢的血液运行,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尽早开始功能锻炼,做到整体与局部相结合,动中有静,动静平衡,尽快促进骨折的愈合,更快更好的康复恢复正常工作生活。